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武当山古建筑群

作家: 冯阳 - 发表于: 2016å¹´05月04æ—¥ | ENG (English)

武当山古建筑群

公元1412年,距北京一千多公里的武当山上,一组宠大的建筑群,破土动工了。

500多年后的1994年,这一古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说,它“将典型的道教建筑与奇异的自然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1800多年前,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道经说,神仙世界并不远,天界有,人间也有。人间仙境在名山胜水之间,那些被称为“洞天福地”的地方。自然,那也是道士们遁世隐修、超凡脱俗的绝佳之地。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它位于中国中部,今湖北省境内,面积312平方公里。早在公元2世纪,武当山就有了“仙气”。一些人栖居山上,或修道,或避世。

从 元朝(1279-1368)开始,武当山上的宫、观、庙、庵等有了一定规模。所谓宫观,是道教建筑的通称,为主神享受香火之地,也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庵、 庙等都是次要建筑,规模较小。元末,绝大部分建筑毁于兵乱,惟余两三石殿、铜殿与几处故址,缄默至今。使武当建筑形成体系的,是明朝 (1368-1644)的第三位皇帝朱朱棣,年号永乐。

永乐一朝,武当山上共修建了9宫、9观、36庵堂、72岩庙,以及若干亭、桥、楼等共33组建筑群。以主峰为中心,周围72峰之上,24涧之边,红墙翠瓦,或隐或现,最远处至80公里开外。道士们偶尔就近串串门,虽早早动身,日暮而仍不能归。

永乐大修武动,一说动用了30万军民,一说是20万,连续干了12年,花掉了东南数省7年的税收。建成之后,武当建筑成了全国之最,在规模之大、规制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上,没有哪一座山、哪一组道教建筑,能与之相比。

武当山古建筑群

永乐帝为什么要劳民伤财,大修武当?

山上的多块御旨碑,记载着永乐帝的回答:一是报答神惠,一是追荐父母,一是为天下苍生祈福。当然,那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

朱 棣本无缘皇位,但他造了侄子的反。这有悖封建伦理纲常,何以服从?镇压之外,便靠神化。他要让天下人明白,他朱棣是“皇权神授”。他的父亲、开国皇帝朱元 璋,崇信道教神灵“真武”。于是,在起兵的过程中,朱棣就制造了一系列神话。他说,自己和父亲之所以得天下,多亏了真武的保护。

据道经所说,真武的前身是净乐国的太子,在武当山上修炼42年后得道成仙。为报神恩而建的道场,自然选在武当山。

武当建筑是按照神权和皇权相结合的意图来安排布点的。根据真武修仙的故事,全部建筑分为山上和山下两部分。

武当山古建筑群

山下,是武当建筑的第一个宫净乐宫,比附太子降生的净乐国。宫占城一半,据明人游记,“如帝者居”。从此出发,有一条青石铺成的道路,直达60公里外的主峰之巅。

山上,一跨入武当山大门玄岳门,便从“凡界”进入了“仙界”。山林郁郁葱葱,重重迭迭,如入画境。沿神道登山,五里一庵,十里一宫,有真武修炼之所,有得道之处,有受封之地,每一处建筑,都讲述着真武的一段故事。

在中国,神权从来就没能凌驾皇权至上。武当建筑既是皇家规划修建,便要体现皇权的“威武”与“庄严”。

明以前,武当建筑以紫霄宫为中心,按照道教福地的样子去安排。与紫霄宫相邻的南岩宫,为“仙山”中的“仙境”,是元代人心目中真武的住所。

朱 棣却不这样认为。他看中了主峰天柱峰,那是武当最高的一座峰,奇巧的是,周围诸峰皆似微微颔首。登临峰顶,危乎其高,天山一种“万山来朝”之势。朱棣命人 在峰顶160平方米的平台上建起一座铜殿,通体鎏金,俗称金殿。金殿的样式采用的是皇家最高规格形式。殿内的真武铜像,高1.86米,民间说,“真武神, 永乐像”,其意不言自明。

金殿建成后的第三年,朱棣命人在峰顶绝壁上建起一道城墙,全部用重大千斤的条石砌成。金殿被环围在中央,这就是紫金城,是朱棣按自己的皇宫为真武在人间修建的帝宫。故当时有言,“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

武当山古建筑群

紫金城以下,是太和宫。太和,就是“道”。在明代,到武当朝拜的普通百姓最远只能到达这里。高高在上的金殿,他们只能远远地望上几眼,而后便怀着希望、满足或遗憾下山了。

经朱棣之手,武当道教的活动中心由紫霄宫、南岩宫延伸到天柱峰,形成了以金殿为中心、全山建筑与之相呼应的格局。武当山也由原来真武修道成仙的福地,变成了坐镇天下的圣地。

真 武不是第一等的神仙,然而为真武所建的宫观,却是第一等的。永乐帝前后共发60多道上谕,大到人力调遣,小至设计图纸的审批、建筑余料的处理等,始终关切 殷殷。各处宫观、道路、碑石等,都采用标准构件,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在十余年内一气呵成。今天来看,那些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宫殿”,材料是怎样运上山 的,又是怎样建成的?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道教崇尚“天人合一”。这样一批规模浩大的工程,对自然的尊重,至今让人感动。朱棣再三叮 咛,对山体不要有分毫修动,不许砍伐林木,因而武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风貌。建筑的选址,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的分布。建筑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 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这样的“仙山琼阁”,正宜于道士们远离尘俗。

武当建成之后,成了明皇室家庙。从全国选拔的道士来 到了山上,最多时,住观道士约4000人。1416年,朱棣下令将550户共3100多人迁往武当山,垦荒种田,供养宫观。又令500驻军巡视山场,派专 人洒扫和维修宫观。以后明朝新皇帝即位或者改年号,都要派人上山祭告。但明朝16个皇帝,没有一个上过武当山,直到临死,朱棣也没见过他的煌煌巨作。

朱 棣之后,武当虽有增修与复建,但基本格局未变。1552年,嘉靖帝二修武当,历时一年半,共维修、扩建屋宇955栋。与老祖宗相比,自小体弱多病、老来昏 庸无比的嘉靖王对道教的热情,似乎更发自内心。这事中国皇帝最后一次对武当倾注热情了。1642年,农民军李自成部的一把大火,烧掉了镇守武当山的朝廷机 构。从此,武当建筑重归民间,再也没有新建,有的只是维修、毁坏与废弃,但修行的道人一直没有消失过。

今天所见,武当古建筑群包括太和(包括金殿、紫金城)、南岩、紫霄、遇真4宫,复真、元和2观,以及大量庵堂、神祠、岩庙等,共200余栋,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若从容看过,需四五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