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一片乡情系故土音乐人苏尔东的电影梦新疆日报网

作家: 原文有删减 - 发表于: 2014年05月29日 | ENG (English)

近来,新疆本土电影《伊犁河》捷报频传。先是2013年年底在中国“首届浙江省青年电影节”中入围“优秀电影”,接着又入围了今年3月即将开幕的中国首都北京国际电影节,并获得了参与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民族电影节”的参展机会。目前正与华夏影业商讨5月进入中国全国院线的事宜。

《伊犁河》的投资兼制片人是新疆回族民众所熟知的本土音乐人苏尔东。

A Love Song for His Hometown - Su Erdong, the Musician’s Film Dream

Su Erdong

十多年前的苏尔东正以一个多才多艺自编自唱现代回族“花儿”的歌手身份发行自己的音乐专辑《阿哥的石榴花》。由于苏尔东出生在一个回族“花儿”演唱世家,从小就喜欢唱歌。1990年大学毕业后,苏尔东出了一张维吾尔语专辑《远方的祝福》。后来他组织举办了中国“全国回族歌手作品演唱会”,2004年又传来他在新疆人民会堂举办“最美的花儿献给中国共产党”个人演唱会的消息。十多年来,他已经成为人们眼中一位成功的回族流行音乐的演绎者和传播者。

2月20日,笔者见到苏尔东时,一身西装、戴眼镜、举止斯文谦和的苏尔东,与十多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至今,歌手、音乐人、电影制片人等多重身份对于他来说都属“副业”,而他的正式身份是新疆粮食学校加工教研室的一名教师。

苏尔东说拍电影的想法不是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在苏尔东的印象中,除了小时候看过的《马本斋》、《回民支队》两部影片之外,新时期的中国电影中基本上再没有具有知名度和影响的反映回族生活的电影了。2011年,苏尔东第一次“触电”,投资100万拍摄了电视电影《歌行千里》。苏尔东说,这是全中国第一部反映回族人生活的影视作品,片中多处音乐都是由自己创作的歌曲,观众不但可以看到本色的回民生活,也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回民音乐。这部影片基本就是以他自己为原型,拍摄地就在他的家乡新疆伊犁新源县,反映了一个草原上长大的回族歌手的成长经历。美丽的伊犁风光、昭苏大草原的红花、奔驰的骏马、淳朴的牧民、包括他的14首原创歌曲,以及“全中国首部反映回族生活的影视作品”等诸多元素,使得这部歌手励志片在创作之初便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亲睐,在当年就买断了它的播映权,并于当年的6月16日立即在电影频道播出,获得不俗反响。  

2011年5月,中国知名导演王景光去伊犁采风,伊犁的山水风光与他自己原有的剧本《没有谎言的河流》有一种精神内质上的契合,在对原有剧本做了很大程度的修改后,王导与苏尔东共同决定将合作的新片名定为《伊犁河》。

蜿蜒铺展在草原上的伊犁河,水流丰沛、奔腾不息,像所有的母亲河一样承载着世间的悲欢离合。电影《伊犁河》的拍摄初衷便是基于这样一种对家园的深情凝望,讲述一个发生在母亲河边的母爱故事。伊犁河畔近20年的时代变迁,使得影片非常具有历史感和生活质感。苏尔东说:“我从小生活在伊犁,影片中的许多场景都是我非常熟悉的生活。这些年伊犁的变化太大了,影片要反映这种变化,通过剧中人物过伊犁河就可以表现出来:先是骑马过河,之后是骑摩托车过小桥,再后来是坐机动摆渡船过河,最后大桥修起来了。还有,从传呼机到大哥大、手机,从客车到轿车、火车、飞机……无论是通讯方式还是交通工具的变化,都反映出伊犁这些年的巨大发展。”

影片总投资680万元,片长108分钟,时间跨度20年,拍摄地纵横巩留恰西草原、伊宁、乌鲁木齐和上海。

影片《伊犁河》由王景光编剧、导演,一线演员王澜和新疆著名演员胡尔西德·吐尔地主演,著名演员陈建斌担任艺术总监,片中的景色、人物、故事、歌曲都充满了新疆味道。拍摄杀青后,苏尔东用了3个月的时间带着片子到青海、甘肃、宁夏和西安请中国各界人士观看、提意见。目前,新疆苏尔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与中国农村数字院线签订了《伊犁河》的放映合同,也与中影海外推广有限公司签订了《伊犁河》的海外发行推广协议。为了更好地推介影片,公司还计划出一张《伊犁河》VCD专辑,并在新疆人民会堂办一台《伊犁河》文艺晚会,影片预计会在5月与新疆及全中国观众见面。

苏尔东的下一部电影《哈拉不拉往事》(暂定名)准备以自己的爷爷为原型,反映当年那代人从苏联南迁新疆的传奇故事。“我奶奶是柯尔克孜族,我从小说的是哈萨克语,后来又学会了维吾尔语,到乌鲁木齐后才学会了汉语。我周围的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对我来说这种民族融合是天经地义的,就是我们自自然然的生活状态,没有什么人为和刻意的成分在里面。这也是我想在我的电影中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