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中国汉语教师访谈

作家: 艾扎.阿姆则 - 发表于: 2012年2月 | ENG (English)

中国汉语教师访谈

“巴基斯坦食物非常好吃,我特别喜欢Biryani和Pulao(都是巴式炒饭)”阿衣江欢快地说,丈夫叶尔森在一边微笑点头表示同意。她告诉我来到巴基斯坦的前两个月,他们只吃土豆鸡肉。“过了好一阵我们才开始在这儿做中国菜。”他们喜欢在家做中国菜,因为觉得巴基斯坦餐馆提供的中餐都只是为了迎合巴基斯坦人的口味,跟传统的中国口味完全不一样。“要么正宗的中餐,要么正宗的巴餐……,不能混到一起!”叶尔森嚷道。

阿衣江.巴哈特.汗和叶尔森.巴特诃.别克是来自乌鲁木齐的汉语老师,乌鲁木齐是中国西部省份新疆的首府,也是巴基斯坦商人中一个有名的商业目的地。这对夫妻2011年2月来到巴基斯坦,在鲁兹学校(ROOTS School and System)教巴基斯坦学生学习汉语。到达伊斯兰堡后,他们便着手组建该校的中文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成并开始运转。我们谈论了他们的工作,他们将来的计划以及在海外工作的生活经历。

我首先问他们教巴基斯坦学生学习汉语有什么感受,这是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告诉我如何以巴基斯坦学生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如何实施教学计划并使之符合不同年龄层次需求。他们说这边的课堂气氛与中国的不太一样,在中国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师生关系分明,在老师还没有讲完课的时候学生不能打断老师,只有在老师讲课结束后学生才能向老师提问或请求释疑。

虽然在巴基斯坦教室氛围不一样。“这儿的学生非常自信”,阿衣江说:“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习惯了中国较为严肃的师生关系,她讲述当学生在她课堂上亲近她并问出一连串私人问题时十分吃惊,学生问她是不是穆斯林,甚至关于她的婚姻状态。她很快表示这些问题并没有恶意,只是跟她以前熟悉的教室环境有些不一样。

阿衣江和叶尔森都为自己的学生骄傲,他们中从六岁到青少年都有。年纪小的学生自然学习汉语更快。他们告诉我学生的汉语发音十分纯正,跟他们说话时几乎感觉不到巴基斯坦腔调。

他们的教学方法注重全方位学习,除了语法知识还包括提高口语和书写理解表达的游戏活动,尤为重视对正确发音的教学,这是学生认为较难掌握的一个学习点。学写汉字也很难。每个字都由一系列笔画或线条按一定顺序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字的笔画有多有少,最少的一两画,多的达到42画。汉字与英语不同,举个例子,英语只需反复使用26个字母就能构成新词,汉字则像图画,每一个字都独一无二,每一笔都需用心记忆,这是汉字难学的原因。学习新汉字需要持久的耐心以保证不被遗忘。此外,汉字的每一笔都有固定的顺序,这也是必须学习的。

在采访他们的时候,我称赞了他们的英语水平,并想知道他们是否曾在国外学习过。他们告诉我没有去过国外,但是他们以前国内的英语老师都是英语母语者,这是他们能说一口流利地道英语的原因。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当老师,在中国时他们曾教中国学生英语。有趣的是,他们在大学并不是主修教育,阿衣江学的是英语,叶尔森学的是应用化学。他们还接受过贸易培训,并在那相识。
 

我们更多谈论了他们初来此地的感受。刚来时我问他们是不是很难适应。他们说除了起初遇到一些文化差异之外,倒也不是很难。他们自己本身也是穆斯林(属于哈萨克族),很快便适应了在巴基斯坦生活。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来这,是什么促使他们离开家来到国外。阿衣江说去国外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是她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不过她自己也承认没想过这么快就实现了,而且是在巴基斯坦。当来巴基斯坦教汉语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一想到要去一个穆斯林邻国就觉得非常激动。

不过远离家人和朋友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很难适应呢?他们解释因为上学和工作的原因,双方都曾有长期不在家生活的经历,因此,这种新的变化对他们和他们家人来说并非难以接受。事实上,他们开玩笑着说在巴基斯坦他们离家人更近,因为伊斯兰堡到乌鲁木齐只有两个小时的飞机,而以前他们在中国其他城市呆着的时候,离家都有好几千公里。除了朋友和家人,他们现在最想念就是中国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因为在这没有公共交通。

我问他们有没有去伊斯兰堡和其他城市逛一逛。他们说参观过莫丽山,还特别提到了博班大陆明珠酒店,他们在那儿舒舒服服地呆了两天,享受了迷人的田园风光。其余大部分业余时间他们都用来参加和组织中国大使馆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

我们还谈到了巴中友谊。我告诉他们在巴基斯坦学生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两国之间这种深厚的联系。我问在中国是不是也一样。他们说除了政府人士和大学生,大部分中国人对与巴基斯坦这种全天候的友谊认识不能跟巴基斯坦相比。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都主要关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政治不感兴趣。除非能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或职业生涯,否则通常都不会关注这些事务。

我们交流了他们对促进两国人民了解和推动民间往来的最佳方式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人民要带着促进相互理解的目的进行互访,仅观光旅游是不够的。巴基斯坦人应该去中国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样就能观察到第一手的资料,增长见识和加深理解,中国人也应同样如此。叶尔森说他们教汉语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巴基斯坦学生去中国深造,申请中国的大学。

阿衣江觉得两国政府应推动更深层次的文化了解。她认为不同科目的老师都需要,还要有一套正式有效的体系能保证常年定期向巴基斯坦派出一批汉语教师,在更宽阔的领域内教授汉语。

结束之前,我问他们将来有什么打算。他们表达了进一步深造的愿望。但此刻他们只想继续在这教书,为巴基斯坦学校汉语教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