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花山岩画向世界讲述广西故事

作家: 冯阳 - 发表于: 2017å¹´12月19æ—¥ | ENG (English)

花山岩画向世界讲述广西故事

2016年7月,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在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首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

“花山”在壮语中称为“岜莱”,意思是有画的山。在崇左,凡是被称为“花山”的,崖壁上都绘有岩画。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岩画。被称为“崖壁画的自然展览宫”“断崖上的敦煌”!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38个岩画点始于明江上游的珠山岩画,沿江止于左江中下游的万人洞山岩画,途经宁明、龙州、江州、扶绥三县一区,河段长105公里。

与世界各地的古代岩画一样,花山岩画反映了2000多年前壮族先民骆越人的文化面貌和精神世界,意大利史前艺术史研究专家埃玛努尔·é˜¿çº³è’‚曾评价,“广西花山崖壁画,数百米长的画幅,说明几千年前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圣殿”。岩画多集中在江河转弯处的宽大、平整、垂直岩壁上,赭红色的图案与黄黑色的崖壁对比鲜明,岩画虽然线条粗犷却栩栩如生,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见。图像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类。人物是主像,只绘轮廓,不描五官。兽像张嘴竖耳,奔于人像之前,或为坐骑或为祭品。器物多为刀剑铜鼓,或立于人胯下,或置于人像周遭。这些图像在画面上交错并存,组合成一幅幅完整的神秘图画。画面多为众多侧身人像围绕着一个形象高大、装束特殊的正身蹲式人形,是当时骆越人举行原始宗教祭祀集体歌舞的场面。而画面上的铜鼓,至今仍是当地人节庆日使用的打击乐器。岩画为已消逝的古骆越人历史提供了明确的证据,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极其重要的遗迹,特别是为壮族发展史提供了确凿和真实的实物证据。

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了战国、西汉、东汉等多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完善,才形成如此震撼人心的鸿篇巨制。

花山岩画点是世界单幅最大岩画,在8000多平方米的绝壁上涂绘了1951个图像。有水文记录的最高水位仍距岩画近10米,乘船而绘显然不可能。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先人是如何在这高耸陡峭的岩壁上画上这些图案?对业界所提的自下而上攀援、直接搭架、自上而下悬吊、高水位浮船四种绘画法,也仅为猜想。

虽然岩画山崖呈俯前角,并不直接受雨淋,但近年来花山岩画不少图案面临风化、开裂的问题,2009年12月,花山岩画保护工程正式开工。岩画所在地还制定推出了《左江岩画保护办法》。经过多年的抢救保护工作,目前宁明花山岩画本体出现的风化、开裂等问题基本已得到解决。

而当地政府对于岩画在旅游开发方面的保护工作也有充分的考虑,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控制游客量、设置观景台、观景双向道等方式来进一步保护花山岩画。对于未来游客逐渐增多的问题,专家建议在河岸对面设置观景台和望远镜等,让游客远观,不能直接接触壁画。此外,申遗区之外的50多个岩画可以分散游客。与此同时,高科技监测中心,利用巡视巡检系统和高清相机对38个岩画点及其景观要素进行全覆盖的巡查,基本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全方位监测,对岩画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