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玄奘之西行

作家: 马努尔·法蒂玛 (翻译:裴道芳) - 发表于: 2020年07月13日 | ENG (English)

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和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人很难想象在没有交通工具、没有目的地信息的情况下,旅行会是什么样子。而历史上有这样一位高僧——玄奘,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他不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最终实现了这一壮举。玄奘是第一批从中国沿着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徒步走到印度的中国“驴友”之一。他遍访南亚次大陆各地的佛教圣地,其朝圣之旅前后长达16年。

佛陀于公元前656年出生在现在的印度,比玄奘早几个世纪。尽管玄奘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但他跟随哥哥学习佛教,并在13岁时出家。当时,佛教已传入中国,但佛法各派学说各异,理论不一,且难以融合。玄奘遂产生去印度求经论道之意。

公元8世纪的画作《玄奘穿越帕米尔高原》

由于持续不断的边境冲突,公元629年贞观年间,唐太宗下令封锁通往西域的道路。当玄奘奏请前往印度学法取经时,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准许。然而在一些僧侣的帮助下,玄奘一行人趁着夜色悄悄上路了,从此踏上了漫漫西行之旅。他从长安城(今西安)出发,到达当时被认为是中国边境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踏上丝绸之路,玄奘边学边行,花了三年时间才到达印度。沿途经过了很多繁华的城市,包括有撒马尔罕(译者注:今乌兹别克斯坦重要港口)和吐鲁番,他也曾越过连绵的高山、趟过滚滚流沙、穿过无尽的荒漠。当他终于历尽艰辛进入印度时,玄奘觉得自己就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仿佛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玄奘游历路线图

玄奘的游记中记载了穿越现今的巴基斯坦时,曾经过斯瓦特山谷地区位于白沙瓦的著名的巴拉希萨尔要塞(Bala Hisar)。在塔克西拉(Taxila)他也停留了不短的时间。游记中还有有关吉尼奧特(Chiniot)和拉合尔这两处最早的文字记载和描述。

玄奘的西行之旅,充满了艰辛和磨难。在途中他多次遭到绑架、威胁和抢劫,很多时候忍受疾病折磨,甚至还曾遭受精神上的打击。种种艰苦的经历,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初心,他坚定前行,誓要完成学法求经之宏愿。

穿过旁遮普省,玄奘进入了当时的佛教活动和学习中心——克什米尔。在那里,他与来自各地寺院的僧侣们一起,写出了一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克什米尔地区民俗民生的调查报告。在克什米尔他停留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伴随着玄奘到达东印度的脚步,游记中越来越多的文字描述更加侧重于佛教神话传说和佛教教义。又过了几年,他终于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纳兰达(Nalanda),也就是现在印度的比哈尔邦(Bihar)。

纳兰达大学

纳兰达大学是世界上最早和最负盛名的佛教大学之一。玄奘进入纳兰达大学,开始在那里学习哲学、梵语、数学、星象学和文学。但对于南印度的描述,在他的游记中却只寥寥数笔,远不及早期的同行那么详细。

哈沙国王雕像

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山之后,经喀什,于公元645年回到中国。马可波罗到中国的路线与玄奘的这条回国路线相同。回国后,他拒绝了朝廷所有的赏赐,将数百本从印度带回的佛经运到洛阳的一座佛寺,开始潜心翻译经文。玄奘于公元664年去世,给今人留下了一部编著《大唐西域记》。

玄奘是集翻译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圣人和民间英雄于一身的一位伟人,他把丰富的知识带回给中国人民。玄奘除了对中国佛教的巨大贡献之外,他对南亚次大陆各地详尽的记述,对于了解古印度王国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至关重要。对古印度历史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玄奘的卓越贡献。

1. 也称纳兰达寺(又作那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规模宏大,最盛时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