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跟着山歌游中国

作家: 人民日报 - 发表于: 2017å¹´08月24æ—¥ | ENG (English)

跟着山歌游中国

山歌,是一部写满音符的百科全书。在中国广袤土地上,这种存贮民族古老记忆的艺术形式,上千年来一代代传唱。跟着山歌游中国,有婉转动听的旋律,有特色浓郁的民俗,有惊艳时光的风景,更有致敬岁月的温情。

穿越时光  山歌飞扬

说起唱山歌,63岁的杨友升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年轻时,布依村寨里每逢节日载歌载舞的盛景。对于这位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老人,山歌是儿时记忆的重要拼图。

跟着山歌游中国

在黔西南州,布依族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以上。喜爱歌舞是布依族的文化传统。在杨友升儿时生活的册亨县岩架镇洛达村,寨里“歌伴舞,舞随歌”的生活图景俯拾即是。豪放的酒歌、庄重的古歌、甜蜜的浪哨、热情的山歌,都是册亨的悠远记忆。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地貌丰富,孕育了缤纷多彩的民族风情。千百年来,人们用歌声承载文明。放牧、砍柴、打鱼、割草、种田,无论在峻岭山巅、大漠草原、江河湖海,总有山歌来记录口耳相传的民族记忆。如今,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安徽的“慢赶牛”、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陕南川北地区的“茅山歌”、西南地区的“弥渡山歌”以及两广地区的山歌,都历经岁月的考验,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唱出国门  唱响未来

在全球化的时代,饱含“乡土情怀”的山歌也唱出国门,在海外绽放光彩。出生于云南丽江的杨玉海从小便对山歌情有独钟,并将“纳西风情”演绎到了美国。据美国《侨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杨玉海赴美生活,刚到异国只身打拼的她坚持为身边的朋友表演纳西族歌舞。浸润着东方民族文化精粹的歌舞受到美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争相与穿着纳西族服装的杨玉海合影,并询问她表演的歌舞内涵。

虽然山歌唱出了国门,但各地山歌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后继乏人的传承转型困境。对此,山歌进课堂、举办“山歌节”等成为弘扬山歌文化的重要举措。重庆巴南区将源远流长木洞山歌编成音乐教材,湖南沅陵县、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地,也将当地特色山歌编入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山歌民俗搭台,文化旅游唱戏”也成为传播山歌的重要平台。在2016年的山歌节上,来自广西、湖北、陕西、贵州等地的歌手,唱响《庆鼓堂》《薅秧歌》《呜哇侗》《高腔调》等歌曲,山歌节成为山歌文化交流互动的“熔炉”。

入选国家非遗的山歌

广东·æ¢…州客家山歌

梅州客家山歌是广东梅州市境内的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其歌词诗味很浓,流传于民间的有数万首,内容涵盖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情歌内容最精彩,文学价值也最高。2006年,梅州客家山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åˆ˜ä¸‰å§æ­Œè°£

刘三姐在广西民间被称为“歌仙”。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刘三姐歌谣传播广泛,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6年刘三姐歌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æœ¨æ´žå±±æ­Œ

木洞山歌是重庆巴南区木洞镇及周边地区人们所传唱的一种古老民歌,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唐代以来,巴渝地区流传的竹枝词,即是古代木洞民歌。据统计,目前木洞山歌己有上千首,歌词典雅,曲调别致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6年,木洞山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èŠ±ç‘¶å‘œå“‡å±±æ­Œ

湖南邵阳隆回地区的“花瑶呜哇山歌”,是一种“高腔山歌”,题材主要有瑶族来源和迁徙、农业劳作、深山狩猎、洞谷名胜、服装首饰、日月星辰、婚姻嫁娶、傩巫鬼神等。2008年,花瑶呜哇山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西·ä¹æ±Ÿå±±æ­Œ

在江西省九江县城门、马回岭、黄老门、狮子、城子镇等周边地区流传的九江山歌,以激发劳动热情、生活感情、男女爱情为主要内容,当地人们随性吟唱。以“三声腔”为主的九江山歌演唱起来曲调优美,别具风味。2011年,九江山歌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è¥¿å²­å±±æ­Œ

历史上,西岭曾为汉、藏、羌等民族杂居之地,因此西岭山歌包含了多民族元素。西岭山歌可分为劳动、爱情、喜庆、祭祀等类型,有独唱、领唱、合唱、对唱等唱式,尤以独唱居多。2014年,西岭山歌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