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青城山——都江堰

作家: æ–‡ 冯阳 - 发表于: 2015å¹´06月12æ—¥ | ENG (English)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西蜀郡守。这个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毫不起眼的事件,却无意问成就了一项泽被千秋的水利工程。从此,中国地图上少了一块洪荒之地,多出一个富饶的“天府之国”。这项奇迹般的工程,便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上的都江堰。

  在李冰生活的时代,成都平原长期苦于水旱灾害。长江的第二大支流岷江,流到灌县(今都江堰市)附近,冲出了岷山的束缚,一到夏秋,常常水势浩大,冲决堤岸,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加剧水患。而灌县城西南面的玉垒山,阻

碍了江水东流,往往造成东旱西涝的局面。走马上任的李冰,当务之急就是治理水患,造福百姓。他率领儿子和黎民百姓,凭着出奇的构思,利用简陋的工具,创造出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都江堰,将肆虐成灾的洪水变成灌溉的良源、航运的通道。

李冰治水,并不修坝围堵,完全是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他顺着水流的方向,在江心修了一道分水堤。它像一条头朝前的鱼,顺着水势,把江水一分为二:西 边叫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分水堤最前沿部分称为“鱼嘴”。“鱼嘴,,巧妙地利用地形、地 势,将水量按一定比例

青城山——都江堰

划分: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灌溉,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 洪水季节,二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免受水灾。内江的水从‘‘鱼嘴’’继续前行l000米左右,便流到沿玉垒山山脊凿出的约 20米宽的形似瓶颈的“宝瓶口”。

在火药尚未发明的年代,凿穿玉垒山并非易事。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受热膨胀爆裂,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宝瓶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一旦需要,岷江之水就不会浪费,而是乖乖地去灌溉农田。

   当夏天洪水来临,鱼嘴和宝瓶口之间的河堤凹下去的缺口便形成了泄洪的机关,同时也有排泄泥砂的作用,故此称作“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洪水连同夹带的泥石便通过“飞沙堰”流入到外江,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遇到特大洪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建堰时,李冰还命人在江中埋石马作淘滩标志,立三石人观察水情消长,开创了中国古代水情测量的先例。

工程所用的材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如用满山遍野的竹子制成竹笼,笼中装上河里的鹅卵石,就成了极好的建筑材料。

整个都江堰工程的原理简单明了,但这简单中蕴藏的智慧,让两千多年后的水利专家都不得不叹服。1936年,当人们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并增加部分水利设施时,仍然遵循着李冰的治水真经:“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青城山——都江堰

在人类历史,有过许多杰出的水利工程,如古巴比伦王国建在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上一汉谟拉比渠、古罗马的人工渠道。但这些曾经伟大的工程都早已荒废,而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在发挥着无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果说都江堰是一处中华先民用智慧与勤劳征服自然的科技伟业,那么都江堰以南约15公里处的青城山,则在1800多年的时间里,庇护着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大思想伟业的发展。

青城山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故名。主峰高1600米。苍绿的松柏,翠绿的水杉,淡绿的楠木,嫩绿的枫树,还有万千的杂树,为青城山蒙上了一层铺地遮天的绿。山中的每一块岩岫、每一条溪谷,在树荫的遮蔽下,在苔藓的覆盖下,在藤蔓的缠绕下,都沾染了湿润的绿意,显得空翠欲滴。

生活在这里的人大概不会知道什么是喧闹。在密林,在深谷,在高峰,在绝壁,你能听到的,只有林涛的轻叹、山泉的清音、杜鹃的啼唱。“青城天下幽”,是这座山自古就享有的美名

 æˆ–许正是因为这份“å¹½”,青城山成为了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公元143年,张陵(又名张道陵)来到青城山,结庐传道,道教由此而生。道教弟子尊张道陵为“张天师”,青城山也因而被奉为“天师祖庭”。

公元7—10世纪,道教在唐王朝的扶持下大行其道,青城山也迎来了它最繁盛的时期。当时山中共有70余座宫观,是全国最集中的道教建筑群。它们中的一大半,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9世纪晚期,道教学者杜光庭居青城山近30年,对各派道法进行深入研究,圆融各派,成为一代宗师。他著述约30部,是道教理论集大成者,影

响遍及中国道教名山和东南亚各国,成为“道门领袖”之五代(907—960)时,道教音乐进入宫廷。青城道士传谱的古琴曲《流水》,1977年被美国录入镀金唱片,由“旅行者二号”太空飞船带入太空,在茫茫宇宙寻觅人类之音。

在中国另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那里的道教宫观,气魄雄伟,带着明显的宫廷建筑特征。而青城山的道教官观,简单朴素,似乎更符合道教的本义。因为道教奉老子为始祖,而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è¿™äº›é“观亭阁大多依山临谷,深藏于繁枝茂叶之间,若隐若显。其取材大都来于自然,或以松杉为柱,或以树皮盖顶,或以树根为凳,或以藤条为饰,与山林岩泉浑然一体。

建于青城山最高峰上的上清宫,是供奉道教始祖老子之处。用石块砌成的山门、拱洞、栏杆,衬托着木结构的殿堂,古意盎然。雨过天晴的夏夜,从这里望去,只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中,这是青城山的神仙们点着灯笼,在向张天师朝贺,故称之为神灯。尽管今天人们都知道,这不过是磷在空气中氧化燃烧,但它确为青城山别添了一景。

道教在青城山代代相传,教派繁衍,宗师辈出。时至今日,山中依然香火未断。2000年1月,青城山和都江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