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高昌故城

作家: 何超 - 发表于: 2012年9月2日 | ENG (English)

高昌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45公里、吐鲁番县东南40公里处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河三角洲,是古代高昌回鹘王国的都城遗址。全盛时期的高昌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闻名遐迩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中西交往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虽然经过2000多年的风吹日晒,沧桑巨变,历史上的繁华都市已不可重见,但故城轮廓犹存,城墙气势雄伟,巍然屹立于火焰山下。1961年,高昌故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昌城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因其“地势高敞,人广昌盛” (《北史•西域传》)而命名“高昌”,中国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己校尉驻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高昌城地区历史上战乱频仍,其管辖权曾在几个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数度易手。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置高昌郡,继之又先后为前秦、后凉、西凉、北凉所控制。442年,北凉沮渠无讳在此建立了政权。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公元460年车师国亡,柔然立阚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

此后高昌城区发生了无数次征战,13世纪中叶以后,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蒙古游牧贵族以海都、都哇为首发动叛乱,多次侵犯回鹘高昌国,高昌城在战争中遭受严重破坏,满目疮痍,面目全非。公元1275年,蒙古军士12万人围攻高昌,战争持续达40年之久,高昌终于在战乱中被毁,自此便逐渐被废弃,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经贸活动十分活跃,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由高昌传入内地,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之一,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鼎鼎大名的唐代佛教高僧玄奘西游时就曾经经由高昌,在此诵经讲佛,传法布道,并与高昌王结拜为兄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现存的故城遗址,是高昌回鹘时期在唐代高昌城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全城呈不规则正方形,总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城市布局大致与唐长安城相仿,在历经多年建设后形成这样的规模,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外城:外城城墙轮廓基本完整,部分地段保存极好,周长约5.4公里,城墙基厚12米,高达1 1.5米。每面有2—3座城门,其中西面靠北的城门保存最为完好,有曲折的瓮城和大量的马面,均为夯土筑成,夯层厚8到1 2厘米,间杂少量的土坯,有极清晰的夹棍眼,外城的东南和西南部分,还可以看出有寺院的遗址。故城外城是麴氏高昌时期所建。出土文书中有“论块中城”、  “东南坊”、“西南坊”等记载,说明当时此城已有外、中之分,东、南、西、北之别,并有各城门的名称,如:青阳门、会德门等,同时在唐代西州时期还有子城。

内城:内城居外城正中,即外城的中间,宫城的南面。城墙全为夯土筑成。西、南两面的城垣大部分还保存下来,间有破坏的地方,东面只能看到东北角的高地与东南角的一个土台基,北面正中和西北角还有一部分残垣基地,至于城门的遗址从地面上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据测算,内城周长约3600米,和《隋书》中的记录基本一致。其建筑年代较外城早,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内城主要是宫城和寺院建筑等。

宫城居全城最北部,外城的北墙是宫城的北墙,内城的北墙是宫城的南墙。整个宫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700米,西墙还有几处残基,连接起来,可以看出遗迹。东墙完全被破坏,什么也看不到了。宫城留存下许多高大的奠基,一般高3.5¬——4,米左右,夯层厚度约35-48厘米,可以看出是一座高达四层宫殿建筑遗址。早期的宫城在今“可汗堡”内。麴氏高昌时期随着外城的修建,宫城送迁到北部,南面而王,与隋、唐长安城的布局相似,回鹘高昌时期宫城曾大动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