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中国最著名的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作家: 马努尔·法蒂玛 (翻译:裴道芳) - 发表于: 2020年11月13日 | ENG (English)

在大清真寺的祈祷大厅里

人们常常会惊奇地发现,中国不仅有很多伊斯兰遗址和古迹,而且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和文化与贸易和丝绸之路网络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大街中心北侧的西安清真大寺就是中国伊斯兰文化最显著的标志。

据寺内碑石记载,化觉巷清真大寺建于唐朝(618-907年)的公元742年间。当时,阿拉伯商人和波斯、阿富汗商人已通过丝绸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和联系,有些甚至与中国的汉族女性通婚。然而,直到忽必烈统治下的元朝,才有大批从中亚、波斯和中东地区的穆斯林移居中国,他们主要是军队的军士或者是工匠。这些穆斯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他们不仅采用中国人的名字,而且学习使用汉语语言以及某些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中国的“回族”社区。

清真大寺的院内建筑结构

化觉巷现址上的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朝(公元1368-1644年)二十五年,由著名的朝觐者穆斯林贵族成浩(Cheng Ho的音译)督造。成浩时任朝廷的海军(水师)上将,负责清剿中国海域的海盗。但是实际上整座大清真寺的修建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才最终完成。

化觉巷清真大寺不仅因其历史而引人注目,伊斯兰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这座建筑上的融合和交汇,也使得它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整座建筑总面积为13000多平方米,外部结构像一座寺庙。共有四个庭院,它们都建在一条由东向西的轴线上,朝向麦加的方向。庭院里的宝塔和亭子在建造时考虑了穆斯林在这里修习伊斯兰敎的因素。主祈祷大厅位于第四庭院,可容纳约一千人。虽然没有传统的宣礼塔或圆顶,但是据说位于第三个庭院里的一座两层的宝塔“省心楼”,就是用来宣礼的。

省心楼

每个庭院都有独特的结构和设计。第一个庭院有一个九米高的拱门,拱门上是17世纪的琉璃瓦。第二个庭院里立有两块碑石,碑石上有宋代米芾和明代董其昌两位书法家的石刻。

最后一个亭子被称为“凤凰亭”。据说它的外形就像一只凤凰,伸出翅膀保护着在祈祷或诵经的朝拜者。祈祷大厅占地1270平方米,根据回族传统被分为三部分,屋顶为马背形状。

清真寺天花板上的莲花装饰

再往清真寺更深处走,就可以看到用中文书写的伊斯兰敎经文了(译者注:阿拉伯人希伯来语中称中文为“Sini”,音译为“西尼”)。“西尼”字将中国传统书法的厚重、先粗后细的渐变效果带到了《古兰经》中。在祈祷大厅的尽头有一个米哈拉布(是一个半圆形的壁龛,指向麦加的方向,也是伊玛目在这里领诵的地方),壁龛上刻有古兰经经文,经文周围装饰着美丽的莲花图案。

中国政府曾有一段时间关闭了这座大清真寺,后来又被用作钢厂。1956年它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斯兰遗产名录。

第二个亭子的门

这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他们用一整天的时间游览完清真大寺后,往往会到回民街去购买一些纪念品和传统的回族食品。那里的回族聚居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回民们也非常严格遵守教义敎规,而且很乐意向游客介绍他们民族的历史。

回民街市场上的小摊贩

参观西安大清真寺,让我们得以一窥那融合了中国历史和美学的伊斯兰传统,欣赏到它迷人的魅力。西安的化觉巷清真大寺,是一个那么独特却又常常被大众低估了的地方,激发着那些对伊斯兰建筑和中国历史感兴趣的人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