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好奇成为热爱 越学越懂中国

| ENG (English)

结绳、书法、篆刻、中国画、中国乐器……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地看中国,而是被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吸引,在实践中认识中国、体验中国。他们的好奇变为热爱,由热爱而更加坚持,学得越深,越懂中国。

将彩绳巧妙地打结、翻转,拍下制作过程的每一步,在图片上标注动作要领,上传微博……日本女士清香时常以这样的方式跟网友们分享她的编绳心得。

“小时候,我只知道中国人钟爱红色。说起第一次接触编绳艺术,那还是很久以前,我到一条距东京不太远的‘唐人街’,在那里看到了中国的挂饰吊坠。”清香回忆说。

4年前,因先生工作调动,清香随之来中国生活。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清香深知,了解一项传统技艺的最佳方式就是动手实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买了十余本关于中国结的书籍,并且报名参加了编绳课程。

如今,清香对平结、蛇结、玉米结、双钱结、盘长结、纽扣结等四十多种编法驾轻就熟。她尝到编绳的乐趣。“只要几根线,就能编织出各式各样的装饰品。不仅造型好看,而且每种编法都有不一样的吉祥寓意。在我这样的外国人眼中,编绳充满了趣味!”

除了拥有一双巧手,清香还将独特的心思与创意融入编绳之中,设计编织首饰、挂饰和日用品,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提到最喜欢的作品,清香展示了两个原创茶垫。一个是紫色,一个是蓝粉色,正圆造型精巧大方,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

清香也是篆刻和中式面点制作爱好者。在她看来,学习这些中国传统技艺是有趣且开心的事情。“它们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也使我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了解越深就发现自己懂得越少,我想继续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艺术。”

每年秋季,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各个社团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吸引学生加入。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韩国留学生金采省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开始学习吹笛。“当时,我被耳边传来动听的旋律吸引,循着声音一看,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吹笛。于是,我决定加入笛箫社。”说着,他忍不住笑起来。

在韩国,金采省的本科专业是中国学,在来中国之前,他已经对中国颇为了解。加入笛箫社后,金采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吹笛。课余时间也不懈怠,勤加练习。现在,不仅流行歌曲《小苹果》对他来说不在话下,《菊花台》《青花瓷》《笑傲江湖》等歌曲也都吹得有模有样。“学习吹笛一方面是为了发展业余爱好,另一方面是希望深入体验中国文化。现在,它也成为我在课余时间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

以乐怡情,以笛会友。学习笛子也扩大了金采省的交友圈。他说:“在笛箫社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我对中国年轻人的想法以及他们各自的家乡特色有了更多的了解。”

金采省希望,今年秋天能代表笛箫社在社团招募时表演,吸引更多像他这样的外国留学生入社。

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为主要任务的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外国留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这里,外国留学生可以接触到中国书法、篆刻、中国画、中国乐器、吟诵、传统诗歌等较为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朱天曙曾经担任过外国留学生的书法、篆刻教学工作,他对书法教学的感触颇深,“外国人对汉字的造型十分敏感,觉得很有意思。练习书法的外国人,一方面可以通过书法艺术来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义,另一方面,书法变化多样的形式中还蕴含着艺术美感,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