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明暗对照:光与影之舞

作家: 萨娜·沙希德 | ENG (English)

《媒人》——杰拉德·范·洪托斯特,1625年

通过在二维表面上操纵三维空间并产生错觉的光影游戏就是大众所熟知的“明暗对照”。它常用于绘画或素描中形成刺激和情感,传达一种夸张的现实主义概念。明暗之间的对比创造了一种紧张感和运动感,单独强调了特定的兴趣区域,并将观众的眼睛吸引到艺术品的特定点上。

明暗对照是一种在视觉艺术中通过描绘深度和体积而广泛发展的艺术技术,可以追溯到5世纪的古希腊。希腊画家阿波罗多罗斯在相当平坦的表面上引入了逼真的深度,使用了阴影的交叉技术。当时的人们认为他的作品被毁了,事实上他创作的阴影绘画方式启发了后来的艺术家们,而且被运用到无数作品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暗对比法在15世纪和16世纪流行起来,并在巴洛克时代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艺术家如卡拉瓦乔、伦勃朗和维米尔所采用。

《圣彼得受难》,卡拉瓦乔,1600年

最早采用这种风格的艺术家之一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一套深棕色的纸上,达芬奇挑战了这个系统。他通过逐渐从深色到浅色的色调来增加其作品的深度,不断的实验和实践展示出他的才华、创造力和为达到深度而付出的努力。黄色和棕褐色的色调描绘了相反方向的聚光灯,照亮了他作品中的主角,正如我们在《贤士崇拜》中所看到的那样。

《安息的基督》,汉斯·霍尔拜因,1519年

伦勃朗也很擅长使用明暗对比,创作出了很多杰出的艺术作品,比如《守夜人》,描绘了一群荷兰民兵准备战斗的情景。伦勃朗用这种技巧在画中创造了一种紧张感和运动感,光影的微妙对比将观众吸引到中心人物身上,营造出一种悬疑、神秘和行动的感觉。

弗朗西斯科·戈雅的《神圣家族》

另一方面,卡拉瓦乔更是玩转了光与影的概念,使用了一种相当刺眼的、更具戏剧性的光线,使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引人注目,这进一步发展了明暗对比法。卡拉瓦乔的画作《圣马太的召唤》描绘了税吏圣马太被耶稣召唤成为门徒的那一刻。这幅画的主要特点是照亮人物面部的光线和创造神秘感的阴影之间的对比。

这种技术不仅用于绘画,还用于素描、版画和雕塑。在雕塑中明暗对比最著名的例子是贝尔尼尼的《圣特蕾莎的狂喜》。该雕塑描绘了圣特蕾莎看到天使用金箭刺穿她心脏的场景,光与影的巧妙运用使整个雕塑的感觉更加生动。

贝尔尼尼的《圣特蕾莎的狂喜》

几十年来,明暗对比法一直在艺术界被广泛使用。有名的艺术大家们,如弗朗西斯科·戈雅,威廉·布莱克和文森特·梵高等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用方式,创造出很多经典的既戏剧化又情绪化的艺术作品。很难相信这种方法在木刻版画中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因为木刻是一种版画形式,主要遵循相当图形化的方法,而明暗对比则更适合于现实主义的图像。16世纪早期,就有德国和意大利艺术家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雕刻出几个木版,并将版画分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财主与拉撒路》就是一个例子,它展示了一幅广阔的风景,明暗对比法的运用使主要人物成为前景的焦点。

梵高的《吃土豆的人》

即使在今天,明暗对比也经常出现在摄影等媒介中,通过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强烈对比,使图像更具活力。在电影制作中也很常见,相机的实际运动更加明显地增强了这种差异。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卡利加里博士的内阁》,其中光明和黑暗的并置创造了迷人的序列和大胆的意象。

电影《卡利加利博士的内阁》海报

明暗对比的采用在多种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它是实现艺术作品深度和戏剧性的有效方式,但想要达到微妙的色调和阴影的完美融合需要很高超的技巧,以及艺术家对主题和叙事的足够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