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皇城御苑

作家: 楼庆西 - 发表于: 2013年11月26日 | ENG (English)

北海公园

明朝的皇家园林集中建在皇城和宫城之内。在新建的宫城紫禁城内,有处于中轴线北端的御花园和东北部的建福宫花园。在皇城的范围里,还有紫禁城北部的万寿山、西部的兔园和西苑、东南角的东苑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西苑。

清晏舫(石舫)

西苑紧贴紫禁城西,这一带开发很早,远在1151年,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政权金(1115—1234)在燕京建都,称中都,西苑就位于中都的西北郊。此处原为一片湖沼地,上接高 梁河。金的统治者利用这里良好的 自然地理环境建大宁宫作为帝王的行宫,将湖沼开凿为大湖,湖中堆筑大型岛山,取名为“琼华岛”, 岛上兴建了广寒殿,并堆石成假山,传说所用石材是金灭北宋后由宋皇园艮岳运来的,而且仿照艮岳 中的寿山造型。

1 3世纪,蒙古族政权元兴盛并一举统一了中国。1272年,元朝决定在金中都(今北京)旧址建立都城,尽管当时中都城市受损严重,大宁宫却保存完好,于是元朝即以其为中心,规划建设了新的国都“大都”,大宁宫被围在皇城内。原来的大湖被开拓成“太液池”,在皇城布局中位于宫城以西,大都西北郊专供宫城的用水经金河注入其中。太液池沿岸广植林木,经过开挖后,池内除原有的琼华岛外,还堆筑了圆坻”与“屏山”两座小岛,并将琼华岛改名为“万寿山”。

万寿山上建造了以广寒殿为主的数十座殿、堂、亭、台。圆坻小岛的北面有石桥与万寿山相联,东、西两面也有木桥与东、西岸相通,岛上还新建了仪天殿。经过如此精心的营造,太液池成了一处充满自然情趣的皇城御苑。

1422年,明朝迁都北京后,统治者住进了新建的宫城,宫城与太液池问的关系位置并未改变,但对太液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在琼华岛上和太液池的北岸增设了建筑,使原来具有自然野趣的太液池加重了人工环境的色彩;在圆坻的东岸用土填实水面,使小岛变成东岸突出的半岛,并将土台用砖围砌成“团

玉带

城”;将太液池向南开拓,扩大水面,扩凿部分称为“南海”,团城以北称“北海”,南、北海之间部分称为“中海”,原来的太液池从此形成了北、中、南三海的格局,称为“西苑”。西苑成了明皇城内最主要的御苑。

清王朝进北京,入驻紫禁城,仍沿用原有的几座宫内御园,继续扩建以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为中心的宫苑,比如现在北海公园内的白塔、北海北岸的几组佛教建筑以及北院墙下的“静清斋”、北海东岸的几组建筑与山水景区、南海中的“瀛台”、南海北岸的勤政殿等建筑群,都是在清代改建、增建的。

万寿山

经过这样的营建,西苑内建筑的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原有的自然情趣相对减弱而人文景观增多,更多地表现出皇家御园的宏伟气势与富丽风格,这种规模与风貌后来基本没有什么变动。中南海现为中国中央政府的办公地点,而北海已辟为公园。西苑中大片的园林水面与严谨的建筑布局巧妙结合,堪称杰作,直至今日,这里仍是北京城市中心区园林绿化的基础。